原屋概況 |碉堡樓|
在廣州老街區,改造一棟占地19平方,兩層相加室內總使用面積不到35平方的房子是一種什么體驗?
這一次華業匠一來到廣州,在被告知原屋情況艱難的情況下,打過預防針,卻還是被眼前這棟造型奇特的“碉堡樓”震驚。
安全隱患,有
老屋室內常見的發霉潮變,有
室外道路狹小環境嘈雜,有
那到底什么是沒有的呢?
答案是
沒有施工面
沒有物料堆放處
沒有辦法使用吊機等設備,搬運全靠人工
原屋建筑
設計師謝英凱對這棟建筑的設計要求很高,但作為施工方,我們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提高施工面。
因為面積太小,拆除完成后,原屋三層的空間,僅剩八根柱子和一樓不到19平方的施工面,光是放一些基礎水泥沙物料,5,6位施工人員就已經寸步難行。
而這道難題在《奇妙緣分的家》中還僅僅是剛開始。
項目負責人于勝軍(左)與設計師謝英凱(中)
不同于以往,在討論步驟的過程中,一般負責人會與設計師同在房子內進行現場勘查,在現場商討其中的規劃細節。
而這次項目,只要有單個項目正在施工,狹窄的空間就根本沒辦法承載更多的人員,幾乎所有需要設計和施工對接方案都是在不遠處的街頭完成。
這樣的奇葩戶型讓華業匠一的伙伴和設計師謝英凱都十分頭疼。
項目負責人也多次前往進行設計師謝英凱所在的湯物臣·肯文創意集團進行施工探討



外墻改造中的“碉堡樓”
項目啟動 我們付出了這些努力
2020 WINTER
NO.1 框架加固
在老梁柱鋼筋不足的情況下,我們選擇對框架進行加固,熟悉的鋼結構進場,與設計師溝通后放棄了傳統支模做純混泥土樓板,選擇相對輕薄的鋼材,同時也采用了最不占室內空間的方式進行加固工程。
1. 把柱子的橫梁的批蕩全部打掉
2. 用角鐵和鋼板 把柱子和橫梁全部連接起來
3. 在基礎上采用梁與梁之間柱子與柱子之間都加上鋼結構

NO.2 樓板制作
鋼板和人工澆搗混凝土的施工 非常適合在擁擠的老城區開展,也能為建筑節省層高。
如果使用傳統支模做純混泥土樓板,厚度會達到20公分,使用鋼結構樓板,就有效的把樓板的厚度就減到10公分以內。
樓板異形狀,沒有一塊是鋪滿整層樓面,每塊樓板均處于不同的高度上,下沉錯層,狹小細長的施工空間,沒有空間安置爬梯,給施工帶來很大的困難,為了搶施工面,保證安全的情況下一樓和二樓是同時施工,豎長的空間沒有爬梯,全靠師傅們在框架與樓板間摸高爬低,本就復雜的施工,光是取所需的物料花費時間都要20分鐘。


NO.3 異形鋼結構 外墻弧形
臨街朝西,一批異形的鋼結構作為外墻弧形的基礎。根據設計圖紙切割為10毫米的鋼板,固定在鋼架綁好的梁和柱子,鋼板對應弧形孔中穿鋼架作為聯結,質量非常牢固。
因為無時無刻不在搶工期,所以常常是多線施工同時作業,狹窄的施工空間擠滿了工人,室內的高溫和施工產生的塵屑,彌漫在空氣中。
現場人員每一位都對這個地方“又愛又恨”
華業匠一嘔心瀝血,稱得上是史上最艱難的作品。
NO.4 鏤空樓梯